“那天晚上,我裹着单薄的外套在街头徘徊,工作没着落,身上仅有的钱也花完了。就在我感觉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宜宾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我,给我递上一件厚棉衣、一碗热饭,还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近日,在宜宾市某餐饮店内,受助人员袁先生动情地讲述起不久前的救助故事。
寒冬已至,宜宾市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为契机,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探索从“临时御寒”到“稳定就业”的全链条救助新模式。在这场行动中,像袁先生这样因“务工不着”而陷入困境的流动人员,成为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
“我们不仅要把温暖送到街头,更要把出路送到手中。”宜宾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专项救助行动突出“主动发现、精准救助”,依托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网络,联合公安、城管、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对桥梁涵洞、在建工地、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救助不漏一人,温暖不落一处”。
在救助过程中,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发现部分受助人员因缺乏就业渠道而反复陷入困境。为此,宜宾创新推出“救助+就业”帮扶机制,将就业服务前移至救助环节。袁先生正是在这一机制下成功走向自立的典型。市救助站在保障其基本食宿的同时,迅速启动就业帮扶联动程序,将其求职信息和技能特长推送至就业服务平台,并陪同面试,最终帮助袁先生成功入职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企业也同步解决了其住宿问题。
截至目前,宜宾已为15名像袁先生一样的“务工不着”人员提供了从救助到就业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从“给一顿饭、一件衣”到“帮一份工、安一个家”的转变。
据悉,宜宾正在构建“发现—救助—帮扶—回归”的闭环服务体系,将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就业引导、寻亲返乡等环节有机串联,推动救助工作从“临时性救济”向“长效性赋能”深化,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反复流浪和遇困现象,帮助更多临时遇困群众重拾希望、回归社会、安身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