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省民政厅官方网站!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成都市武侯区深化“三项举措” 引领婚俗新风渐成风尚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2日   【字体:     】  

成都市武侯区紧扣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协同多方参与,持续深化婚姻家庭服务,加强婚俗文化建设,推动良善家风传承,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动婚俗改革走深走实,使群众参与感幸福感更足,引领婚俗新风渐成风尚。

一、深化婚姻家庭服务,保障婚姻家庭和谐。

一是凝心聚力,专业服务更用心。联合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区检察院在婚姻登记处成立“豌豆荚·诸葛老师”法官工作室、“亮晶晶+武侯·星火”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站,打通信息交流与服务转介渠道,凝聚多部门力量,合力推进婚姻家事纠纷源头化解,保障婚姻家庭关系稳定。引进社会组织,培育志愿者团队,助力婚姻家庭辅导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已结合社区特色、资源培育3支志愿服务队伍,引进6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着力提升婚姻家庭辅导员专业水平,印发《新婚家庭辅导指导手册(试行)》,组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操作流程及解析》《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实用技巧》等8期婚姻家庭辅导专业技能培训,扎实婚辅基础

二是答疑解惑,在线服务更暖心。开发“天府有囍”小程序,配置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上文字、热线电话等形式服务,制定5*8小时在线值守制度,使群众在线解惑更便捷。通过“天府有囍”小程序、“武侯姐妹”“8号8点”公众号等新媒体,搭建群众获取婚姻家庭相关讯息线上平台,让信息获取更及时。邀请心理咨询师、法律专家录制《如何经营幸福婚姻》等42期视频课程,发布各类婚姻家庭、心理教育、法律法规等81篇文章,开设《爱,就是彼此珍惜》等12场主题直播,为群众普及积极有益的婚姻家庭知识。截至2023年8月,小程序访问量达14万余人次。

三是解忧纾困,线下服务更贴心。在婚姻登记处建设线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等5个社区建设婚姻家庭辅导站,依托72个社工室挂牌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室,造更贴近群众的三级线下婚辅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6000余人次,离婚调适300人次,帮助500余对申请离婚的夫妻放弃登记。开展“工作与家庭如何经营”“心理疗愈工作坊”等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70场,扩大辅导覆盖面,多维度知识普及,为辖区群众、企业员工等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释放途径和家庭经营知识获取渠道,帮助更多人解决婚姻家庭困扰。

二、加强婚俗文化建设,引领简约婚俗风尚。

一是搭建平台,凝聚多元力量参与。联动武侯区妇联、团区委,托青年之家等活动阵地,建立单身青年婚恋需求档案,整合婚恋资源,开展“相聚武侯梦回古蜀”“穿越三国·寻缘武侯”等婚恋交友文化活动,搭建婚恋交友平台。在晋阳街道吉福社区聚焦多民族聚居特点,举办少数民族婚俗文化交流会,建设吉福社区多民族婚俗微型博物馆,打造婚俗文化社区交流平台。开展“五社聚力促善治”公益创投大赛,评选出8个形式不同、各有侧重的婚俗改革类项目给予项目资金支持,激励社会组织参与婚俗改革,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平台。

二是举行仪式,强化结婚颁证仪式。将结婚颁证仪式融入结婚登记流程,聘请专人在婚姻登记处常态化开展婚姻登记颁证服务,2023年至今共为2600对新人提供结婚颁证服务发放《文明婚俗新风倡议书》等宣传资料约1000份。积极开展集体颁证活动,利用元宵节、5月20日、七夕特殊日子举办“天府有囍·爱满武侯”缘聚成都·幸福满蓉城”“天府有囍·执手七夕”等多场集体颁证活动,邀请特邀颁证师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让颁证更庄重、更有仪式感。推出成都市首辆爱情主题巴士,让新人搭乘爱情巴士进行巡游,打卡武侯区特色景点,为年轻人营造更多甜蜜场景。活动被中国社会报、人民日报、成都商报、成都发布、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三是开展活动,引领全民参与新风。面向大众开展婚俗文化作品有奖征集,征集遴选出书法、剪纸等婚俗文化作品60余幅,举办“天府有囍·婚姻家庭与婚俗文化”公益展进行展示宣传,用群众的作品影响群众。联动区慈善会组织“益步益行”活动,将婚俗元素融入慈善活动,开展婚俗改革宣传打卡互动。挖掘社区能人排练创作《移风易俗三句半》、小品《谈婚论嫁》等,同时举办“文明婚俗 全民宣传”活动,用文艺作品吸引带动群众。举办“为爱加油·秀出美好”婚俗改革脱口秀活动,在轻松幽默中剖析婚姻与家庭关系,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婚俗改革被更多青年群体看见与正视。开展“天府有囍·武侯寻爱记”婚俗改革VLOG短视频大赛,激励更多年轻人通过带话题发布婚俗改革主题相关的短视频推广婚俗改革,评选11个优秀作品,传递婚俗新风尚。

三、推动良善家风传承,培育和美民风社风

一是榜样示范,优良家风广传承。开展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的“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寻找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倡扬时代新风,优化家庭细胞,促进社会和谐。2023年,辖区冷十义家庭获评四川省最美家庭。以社区为阵地,举办优秀家风评选、孝亲敬老模范评选,有效引导居民谈家风、讲家风。以学校为单位,举办首届家长学校表扬大会,表扬优秀家长450名、优秀家长学习共同体14个、优秀家庭20个,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家长争做合格家长。

二是教育引导,家风家教成果显。创建“蜀宫琴台”“水韵园”等7个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其中“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获评“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武侯“智汇云”教育平台,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开发“诫子有方”“武侯家长学堂”“诸葛家长学堂”等品牌课程,各类课程线上总阅读量累计260万余人次。建设家庭教育“120”工作室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目前咨询交流近1万人次,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重难点问题。

三是内外合力,家风文化入人心。成都市玉林北路社区、望江路街道郭家桥社区、浆洗街街道楠欣社区等打造“家风学堂”,与“好家风亭”“好家风广场”“家风银行”共同构筑传统良善家风家教文化阵地。依托“好风传家”系列活动及课题研究,开发出7大类25小项廉洁课程。深度融合家风传承与社区治理,向“内”传承好家风,以家风学堂、诸葛讲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聘请8名讲师及邀请社区小小讲解员,进社区、院落、家庭讲好家风故事,带动居民们以不同的视角传承家风文化。向“外”学习好家风,带领亲子家庭、中老年夫妻参访天府家风馆、武侯祠博物馆,使群众在休憩娱乐中,感受家风文化的浸润,让优良的家风家教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