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省民政厅官方网站!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眉山市 “眉好就业”服务驿站助力困难群众“稳就业”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5日   【字体:     】  

9月8日下午2点,结束了中午的送外卖工作,赖杰和毕银超在眉山市救助管理站吃到了为他们预留的热腾腾的饭菜。休整之后,他们将继续下午的工作。

今年年初,家庭贫困的赖杰外出打工遭遇车祸,修养半年之后他再次尝试找工作,却因学历和技术的短板处处碰壁,没过多久便身无分文。

“我最近遇到了难处,能不能来这里休息一下?”7月底,赖杰来到眉山市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市救助管理站不仅为他提供了食物,并根据他的求职意愿,通过“眉好就业”服务驿站帮他找到了工作。8月底,情况类似的毕银超也来到这里寻求帮助。解决了吃住问题,两人正通过工作,让生活再次步入正轨。

“9月中旬拿到工资情况就会好很多,这段时间很感谢市救助站的帮助。”赖杰说。

今年6月,眉山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局、市农业局和市残联,启动了救助赋能就业援助行动。根据行动方案,眉山将在市、县(区)建立8个就业援助服务驿站、街道(乡镇)建立若干个救助服务站点,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创业扶持等“一站式”服务,激发困难群体内生动力。

市救助管理站“眉好就业”服务驿站是首批建立的站点之一,6月20日,这里还举办了首场“救助+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市救助管理站设立‘眉好就业’服务驿站,既能为各类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也能辐射周边社区劳动者,打造就业服务与民政救助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眉好就业’服务驿站内包含上百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困难群众的求职信息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我们会根据困难群众的意愿向他们推荐适合的工作。”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眉好就业”服务驿站已帮助40余名受困群众就业。 残障人士陈军便通过就业驿站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年纪大了,又因为腿部残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没有着落,无奈之下来到市救助管理站,没想到在这里不仅解决了吃住问题,也有了一份工作收入。”陈军说。

7月28日,陈军来到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在了解到他有较强的就业意愿后,工作人员迅速启动就业帮扶机制,通过“眉好就业”服务平台,为他争取了吉香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机会,之后又协助其办理了体检、工牌、饭卡和住宿等入职手续。目前,陈军正通过劳动让生活变得更好。

全市在建设就业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民政、人社、农业、残联等业务协作、政策衔接、资源整合,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服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产业扶持以及岗位开发等服务。

“我们将针对困难群众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实用型、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项目,如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手工制作、电商运营等,同时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困难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该负责人表示。

从“生存救助”到“发展赋能”,更多社会力量也加入其中。据悉,在救助赋能就业援助行动中,我市建立了促进社会救助与就业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如建立促进就业、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的联动机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对可能因就业导致收入超出低保标准的,将给予6-12个月的低保渐退期,在渐退期内继续给予一定的救助待遇,鼓励其稳定就业。加强就业援助与失业保险政策的衔接,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对象开发公益性岗位5344个,已帮助20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困难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组织也被纳入“助力团”——全市正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帮助。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