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兜底生活保障。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提高至集中养育1750元/月、散居1350元/月,将“低保家庭中未成年人按照10%提高救助水平”纳入2025年市级民生实事,兜底保障各类困境儿童12664名,年均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5800余万元。(二)强化生存权益保障。注重综合施策,依托“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项目,为29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资助51例孤儿住院治疗和健康体检;争取中省资金305万元,实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和“为你而来·相伴成长”等关爱服务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个案帮扶、家庭监护指导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5000余人次,切实保障困境儿童生存发展权益。(三)健全制度机制保障。注重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依托村(社区)阵地、儿童之家等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整合公安、医保等部门资源力量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联合20部门共同落实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会同财政、公安、住建等部门制定集中养育孤儿成年后安置制度,合力解决困境儿童生活生产生活难题问题。